女帝派这样的人去?
好在鸿胪寺卿因为许将军一事与李唯短暂的‘共事’过,见识过李唯的手段,鸿胪寺卿想李唯殿下不是那种会被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历俊拿捏的。
他放心多了。
历俊对于女帝的指令没有丝毫的疑虑,他就是为了权利可以往上爬,对女帝绝对忠诚的一条恶犬。
他铿锵有力的答道,
“臣遵旨。”
李老恰逢时宜的站不住了。
他当即哭喊着,试图为李唯开脱道,
“陛下不可啊!李唯尚不及弱冠,安得有过啊?!”
女帝心意已决,听不得李老半点求情,
“李老,公堂之上不容放肆!
此乃国事,岂容你在此胡搅蛮缠?
朕意已决,再无商议可能。”
女帝一番话,镇住了蠢蠢欲动的李老,他低着头萎靡的退回到队伍中,李党的朝臣自然也不会再站出来发言。
梅相看着受挫的李老,轻声一笑。
嗤笑着他欲与女帝相斗,却因为被女帝拿捏住了废物皇子这么个命门,而不得不后退的狼狈模样。
在梅相的示意下,其门下臣倒是上前禀报道,
“臣谨奏,伏睹乾象,今岁戊申之冬,太白犯舆鬼,其应在雪。京畿恐罹白眚,伏乞敕司农预储刍粮,缮修廨署。”
今日冬天长安城与周围恐有雪灾,这确实不是小事。
但在梅相看来,雪灾这种事情今日说、明日说都无所谓。
天下总有人要死的,又何必如此在乎。
主要是现在提及,能够再挫一挫李老的威风。
毕竟有人现在可是难受的话都说不出来了呢。
一听是雪灾,女帝眉头一皱,重视了起来,
“事体实亟,诸卿可有良策?”
一时间梅党朝臣都活跃了起来,纷纷讲道,
“常平仓与义仓的储粮应有余。”
“臣以为薪炭恐不足。”
(薪炭:当时用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主要燃料,木柴(这个叫做薪)、木炭(这个叫做炭)。)
“不如请工部疏浚长安城内外沟渠,防止积雪融化后引发内涝。再加固诸百姓屋顶,避免积雪压垮。”
“靠朝廷一己之力恐难处理雪患,圣皇何不发布警示,动员民间储粮备柴?”
动用民间力量,这让女帝有些心动。
毕竟只靠朝廷安抚,难免杯水车薪。
可自有算盘的梅相岂会把到手的利益相让?
他赶忙上前,打断了女帝的施法,满脸唏嘘道,
“万万不可啊。
发布警示使愚民惶恐,如若他们疯抢粮食引发祸乱,又该如何是好?
届时民匪作乱,我们又当如何?
臣以为,便寻旧例,在长安城外置粥铺,施粥施药,以此解流民之患。
同时命各大寺庙,在雪灾时开放斋舍收容灾民。
各路士族、豪绅捐助。
朝廷开放粮仓,为民众分发粮食、薪炭、衣物,如此便可解雪灾之忧。”
女帝点了点头,认可了梅相所说的策略。
“此等大事不容耽搁,速速执行。
历俊,你待开春以后再出发罢。”
“臣等遵旨。”
如此,朝会便散了。
散了朝会,李老回到家进了书房。
他反锁屋门,走进暗室,点燃烛火,开了三道锁取出一个箱子。
打开箱子,里面密密麻麻的是带有编号的锦囊,与《编号手册》的册子。
这都是李唯留给他的。
昔有诸葛先生留三枚锦囊,今有李唯留锦囊注解满箱。
殿下他真的……我哭死。
拆开的锦囊,会在事毕之后,被李老妥善的销毁,对应的《编号手册》上也会将其涂死。
编号11,鸿胪寺卿回长安述职,解决。
李老拿起火盆,将里面的字条与包装它的锦囊,亲手烧干净。
边拿木棍扒拉着,李老边低声喃喃自语道,
“殿下果真料事如神啊。
这算是……知母莫若子?”
哈哈。
他算是把女帝的反应猜了个透彻。
历俊这小子在京中向来肆无忌惮、为虎作伥,可他到了草原呢?
还想着假借女帝的名头对皇子实施酷刑?
妖后是这么打算的吧。
可她注定算错了。
历俊他指定是有去无回咯。
第33章 安和驸马跋扈罔上罪同欺天(3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